Cube 正在为公司数据构建“语义层”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数据模型——一种抽象模型,用于组织数据元素并标准化它们之间的关系。但随着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企业对数据模型的期望越来越高,许多旧模式已被证明难以管理,而且非常脆弱。

至少,工程师兼企业家 Artyom Keydunov 和 Pavel Tiunov 在工作中观察到了这一点。在 Statsbot(两人于 2016 年共同创立的一家数据分析初创公司)任职期间,Keydunov 和 Tiunov 经常为那些努力让“数据库”井然有序的组织提供咨询。

Cube于 2019 年作为开源项目启动,为组织数据提供 Keydunov 所描述的“通用语义层”,这些数据可以输入数据库、商业智能 (BI) 工具,甚至是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五年后的今天,Keydunov 和 Tiunov 拥有了真正的业务,推出了基于 Cube 的订阅式服务 Cube Cloud,该服务增加了自动化工作流程和以企业为中心的治理和部署工具。

“数据并不短缺,”Keydunov 告诉 TechCrunch。“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对数据的需求持续增长,他们相信数据驱动的决策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和竞争优势。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正在重塑数据格局,并彻底改变组织收集、处理和从数据中获取价值的方式。不仅人类需要数据;现在机器也需要数据。”

除了数据建模挑战之外,调查显示,只有相对较少的组织能够从数据中获取哪怕是基本层面的成功。Gartner 于 2022 年对数据分析领导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不到一半的人认为他们的团队能够有效地为雇主创造价值。尽管根据同一项调查,公司在数据管理、治理和分析计划上的平均支出超过 500 万美元。

那么该怎么办呢?对于 Keydunov 和 Tiunov 来说,答案是尝试创建一个平台,作为公司所有数据和指标的统一真实来源。

Cube 语义数据层的图示。图片来源: Cube

Keydunov 表示:“Cube Cloud 是一个通用语义层,它是现代数据堆栈中独立但可互操作的一部分,位于数据源和数据消费者之间。”“通用语义层允许每个数据端点(无论是 BI 工具、嵌入式分析,还是 AI 代理和聊天机器人)使用相同的语义和底层数据。”

StrictlyVC 将于 6 月 11 日前往华盛顿特区
与顶级风险投资家和高管交流 6月11日,华盛顿特区 现在注册

公司使用 Cube Cloud 构建语义层并将其连接到各种应用和实用程序,并根据需要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数据缓存、单点登录和扩展基础设施。企业级客户可以联系顾问,他们可以培训他们的数据工程师使用 Cube Cloud 并按需提供支持,以及根据业务需求构建初始 Cube Cloud 实例(在 Cube 拥有的服务器上或本地)。

Keydunov 补充道:“Cube Cloud 会自动调整查询并注入适当的安全上下文(用户或角色详细信息),以确保只有适当的用户才能访问。通过 Cube 中的性能洞察,客户可以找到冗余查询或其他缓存和预聚合查询结果的机会,从而减少所需的计算量。”

Cube 的竞争对手是AtScale,后者也为数据建模和服务提供了语义层,以及 Dtb Labs 最近收购的Transform。但该公司表示,Cube 似乎保持了自己的优势,其客户群覆盖 200 多个财富 1000 强品牌,用户群接近 500 万人。

Keydunov 表示,开源 Cube 项目下载量已超过 1000 万次,Cube Cloud 目前已安装在约 90,000 台服务器上。2023 年至 2024 年的预订量增长了 3 倍,而平均交易规模增长了 3 倍。

毫无疑问,正是这一成功吸引了新的投资。总部位于旧金山的 Cube 本周宣布,它从 Databricks Ventures、Decibel、Bain Capital Ventures、Eniac Ventures 和 645 Ventures 等投资者那里筹集了 2500 万美元。Keydunov 表示,这家拥有 40 名员工的初创公司的总融资额将达到 4800 万美元,新资金将用于支持 Cube 的上市和营销活动以及拓展 Cube Cloud 的功能。

Keydunov 继续说道:“我们的投资者鼓励我们筹集资金,以支持我们进入市场的团队的扩张,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语义层需求的激增。”“我们已经看到企业业务在评估中变得更加慎重和谨慎,这可能会稍微减慢销售过程——但这让我们有更多时间证明我们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价值。我们在新一轮融资中拥有充足的资金,有足够的空间将公司发展到下一个里程碑。”

本站全部资讯来源于实验室原创、合作机构投稿及网友汇集投稿,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任何依据,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lvsky.net/460.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