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全球变暖水平下中国极端高温预警指标变化研究

研究团队分析了中国各地极端高温预警指标的观测和气候模型预估变化,发现随着全球变暖,35℃、40℃以上的极端高温强度近似呈线性增加,而高温天数和高温季节长度则呈非线性增加。

该项研究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上,研究团队由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孙颖带领,作者包括硕士生张玉霞和研究员胡婷。

气候模式显示,在对年周期进行偏差修正后,极端高温变化的增幅比原始预测更为剧烈,高温开始日期提前,结束日期推迟,高温季节延长,高温影响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

科研人员重点关注高温预警指标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固定阈值指标,研究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40℃的极端高温天数、强度、季候长度、影响面积等。

研究发现,1961年至2022年,中国夏半年超过35℃和40℃高温的天数和季节长度呈增加趋势,受高温影响的面积不断扩大。

本图展示了偏差校正后,不同全球变暖水平下各项指标相对于当前气候的空间变化。黑色符号表示新出现的高温区域。这表明随着全球变暖,40°C极端高温影响的面积在扩大,天数(TX40d)、强度(TXx)和季节长度(TX40l)都在增加。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出版社

2022年40℃以上高温天气骤增,我国东部地区高温天数增加2天左右,高温季节延长5天以上。

研究团队基于参与第六阶段耦合模式比对计划(CMIP6)的模式成果,利用模式气候敏感性结合年际气温循环偏差订正方法,预估未来不同全球变暖水平下中国地区极端高温预警指标的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偏差修正后,气温超过 35°C 和 40°C 的天数和季节长度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这表明这些指标的上升将比最初预期的更为严重”,他们说。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高温日数和高温季节长度预计将呈非线性增加,而高温强度预计将呈线性增加。他们表示:“全球气温每上升 1°C,高温强度预计将上升约 1.4°C。”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天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我国主要高温区集中在东部和西北部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全球气温每上升1.5℃,超过40℃的天数将增加0.5天左右。而2℃水平下,这一增幅将达到2-4天,3℃水平下,这一增幅将达到6-8天。

这意味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过去很少出现的40℃以上的极端气温,未来可能变得常见。在全球气温上升5℃的情况下,中国部分地区很可能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经历极端高温天气。


本站全部资讯来源于实验室原创、合作机构投稿及网友汇集投稿,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任何依据,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lvsky.net/226.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